再说清华,地位就差了不知道多少档。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,因水木清华而得名,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,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。说白了,老美为了将来殖民利益的需要,美其名曰“资助教育”,就返现了一部分赔款,搞了一个预科学校,挑选一部分中国小孩,到美国留学,学成之后为美国服务。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新东方,学洋文,习洋务。所以北大的创立是这个开放的标志,洋务运动虽然失败,但却是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瓦解的一个重要节点,从此之后,中国渐渐的打开了大门;而清华的创立,实际上是清朝时的一段屈辱的佐证,当然它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,因为在若干年后,被改造成了国立清华大学,和北大并列中国Top2.。而之后呢,北大的地位仍然比清华高,原因在于:北大是偏文理,清华偏理工。而正是因为北大汇集了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,它才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,像陈独秀,李大钊,胡适,刘半农这些人都是北大的,北大在20世纪上半叶可以说为了民族的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养料,这些学过历史的都知道。
网友三:
1.时代变了,随着经济建设的地位日趋重要,对于大众来说,理工地位的重要性逐渐超过文理。比如修水库,造机器,核电站,再到后来的计算机,清华的水利系,机械系,工程物理系,计算机系(以及后来的交叉信息学院)都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着人才。这些学科相对来说,见效快,比如修了一个水电站,核电站,计算机什么成果,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。
而北大的强势学科则集中在文科和理科,相对来说“见效”就慢些,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。文科比较形而上,和大众生活并不是息息相关,像历史啊,哲学啊,而像数学之类的东西,虽然重要,但是也不是直接的关系。
2.基于上面的原因,带来的是就业形势的变化。80年代之后,社会上渐渐地有了理工科找工作更容易的论调,在此氛围下,理工科院校被全面拔高,什么北邮啊,科大啊,石油大学啊,北航啊,这类大学渐渐超过了文史类学校,而清华作为它们的龙头老大,自然就当仁不让地成了No.1了。
网友四:
1.两个学校的校风不一样,导致出来的人素质不同,以至于形成了成见。
这个大家估计都耳闻目睹。清华的人给人的感觉是踏实,好相处,优秀。北大的人呢?优秀是肯定的,但是感觉更聪明,然而另一方面来讲,也显得更有个性,更加极端,说得不太好听就是桀骜不驯,难以相处。虽然这个只是一种宽泛的描述,不能代表每个人,但是北大确实出了不少人,印证了大家的看法。
别的不说,反正我上高中的时候,好几个老师说北大的人不爱国,再加上后来汶川地震的时候出了一个范跑跑,就是北大毕业的。还有一些怪人,比如什么卖肉屠夫,北大毕业的跑去卖肉。总之那些年经常会出这些异类人物,很多都是北大的。相比之下,清华就显得中庸很多。
2、清华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比北大要好,在国际声誉度上,北大凭借老底,仍然还是亚洲第一的高校,但是在学科建设,资源的争取,出国的质量,国家化等方面,清华已经甩开了北大一个身位。
现在北大清华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理科——这个本来是北大的传统优势,但是清华现在想凭借工科的优势逆袭。更何况,清华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也非常超前,比如在人工智能上,有国际前沿水准的姚班,其中的学生,最差的都能拿到美国顶尖IT公司的职位,而他们中的佼佼者,则直接成为计算机科学家。
网友五:
我认为说“清华北大”的原因,主要是在百姓眼中,清华要好于北京大学的,而并非像题主所说的,北大优于清华。而且各类排名面前,清华也是排在北大前面的。
为什么在百姓眼中,清华要好于北大呢?我觉得与两个大学的侧重方向有关。虽然两所学校都是综合类大学,但清华偏工科,北大偏文理。而工科是注重实用性的,而说实话有些虚,而老百姓更务实,所以会感觉清华更“靠谱”。
当然老百姓的观点仅仅局限于表面,但是从各类相对客观的排名数据中,清华大学也是领先北京大学的。
参考国内三个版本的大学排名,武书连、校友会、网大,只有校友会把北大排在清华之上,其余两个版本都是清华第一,北大第二。再来看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四个版本大学排名,USNEWS、泰晤士、ARWU、QS,四个版本的大学排名中,清华大学的排名都是在北大之上。
通过以上分析,我觉得大家叫习惯的叫“清华北大”而非“北大清华”,其实也是对两校实力的一种排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